补阳还五汤大家都听说过吧,补阳还五汤是中医十大名方之一,也是近年来在心脑血管调理领域出圈程度最高的名方之一。
补阳还五汤本身不是一个专门针对颈动脉斑块的方子,它是一个补气行瘀、活血通络的方子。
中医里的“瘀”,远不止我们能看到的淤青,中医学中的瘀更宽泛也更隐蔽,它像血管里积滞的“小泥块”,黏着在血管壁上,阻塞气血运行,导致颈动脉管腔变窄,大脑供血不足,还会让血压反复波动,时间久了甚至会引发头晕、手脚发麻,严重时还可能影响肢体活动。
古人把这类气血瘀滞的情况叫“脉痹”,特别是那种“经常觉得脑袋昏沉、脖子发紧,摸着手脚发凉,血压忽高忽低,检查发现颈动脉有斑块,斑块还不算特别大”的人,用补阳还五汤效果很好。
有太多案例,原本只想用补阳还五汤调理气虚血瘀,却误打误撞发现颈动脉斑块缩小了,之前频繁的头晕消失了,血压也慢慢稳定下来,不用总盯着血压计发愁了。
补阳还五汤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方子?
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组成:黄芪、当归尾、赤芍、地龙、川芎、红花、桃仁。
黄芪是这个方子的核心力量,而且用量最大,黄芪性温味甘,擅长补一身之气—— 气就像推动血液流动的“动力源”,气足了才能把瘀滞在血管里的“小泥块”推走,从根本上改善血瘀的问题。
当归尾、赤芍、川芎、红花、桃仁这几味药,是活血祛瘀的“好搭档”:当归尾能活血又不伤血,避免活血太过耗伤正气;赤芍、川芎能打通经络里的瘀堵,让气血运行更顺畅;红花、桃仁则像“清道夫”,专门清理血管壁上积滞的瘀浊,减少斑块形成的基础。
地龙,也就是蚯蚓,它的作用很特别,能通络走窜,钻进细微的经络里,把深层的瘀滞疏通开,让气血能顺畅地输送到大脑,缓解头晕、手脚发麻的症状。
补阳还五汤,“补阳还五”的意思,是说气虚会导致血行无力,就像“动力不足的车拉不动重物”,补足气之后,就能让停滞的血液重新流动起来,把颈动脉里的瘀滞斑块慢慢化掉,让血管恢复通畅。当血管通了,大脑供血足了,头晕自然消失;气血循环稳了,血压也就跟着平稳,这些改善都不是刻意追求的,而是瘀滞被清理后的自然结果。
所以我们说补阳还五汤不是一个专门治颈动脉斑块的方子,它调理颈动脉斑块的效果,是气虚得补、血瘀得化之后,间接带来的结果。
只要你是气虚血瘀体质,时常觉得脑袋昏沉、手脚发麻发凉,说话没力气、稍微动一动就累,血压总不稳定,舌苔颜色偏暗、甚至有小瘀点,哪怕已经查出轻度颈动脉斑块,补阳还五汤都是合适的。
补阳还五汤可以煎服,所有中药加水浸泡 30 分钟后大火煮开,再转小火煮 20 分钟,滤出药汤分两次服用,一天一副。
这几年也有不少人用它泡脚,相对更温和安全,适合不方便煎服的人:把中药装进无纺布袋扎紧,加水煮 20 分钟,将煮好的汤药倒入泡脚桶,兑入温水(水温以 40℃左右为宜,不烫脚为准),先用药气熏脚,等水温合适了再泡,每次泡 20-30 分钟,剩下的药包第二天可以加水继续煮,一副药能泡两三天。
对于那些查出颈动脉斑块,想调理却总没效果,还总被头晕、血压不稳困扰的朋友们,不妨试试补阳还五汤;或许你现在正在用,那请一定坚持—— 坚持让气虚得补、血瘀得化,斑块会慢慢缩小,血管会越来越通畅,身体也会越来越稳当。
股票配资的公司行业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